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中央发文,劳动素养成升学依据!校长会支招:这样开展劳动课程

校长会 2021-06-1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意见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点击查看,《大中小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教育部12问答详解》


事关全国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教学规划,政策究竟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新时代,劳动课程如何开展?下面,校长会为您带来多方精彩解读。



01

劳动教育是什么?


要解读劳动教育,我们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定义。《教育大辞典》从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劳动素养出发,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劳动教育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英国纽克兰纳开展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的实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全面发展思想。


他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作为改造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视为共产主义教育的萌芽,这个理论创造为解决工人阶级的片面发展、进而为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02

劳动教育在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思想做了创造性实践和发展,并把这一原理作为党的教育方针。70多年来,虽然对于劳动教育的定位在变化之中,劳动教育是个复合概念,既有劳动,又有教育,通过劳动受教育,在教育中劳动,在结合上经历了一些曲折,在做法上有过一些争议,但坚持劳动教育是社会共识。



中国认为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教劳结合始终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保证,始终是确保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与方向的基础,始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唯一途径。


然而,应试教育偏重考试升学客观上冲淡了劳动教育,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劳动教育的条件,实践中普遍存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虚化的现象。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国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加强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03

中小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04

专家谈:补上劳动课的“户口”



此前,中国高端教育智库校长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徐长发发表《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的教育研究文章,特此精选部分内容供启发。


教育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劳动教育本身就是生存教育、实践教育、永恒教育、全民教育、创造教育、幸福教育、未来教育、全人教育。劳动教育属性的丰富性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机制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劳动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1. 思想认识不足。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简单化理解、简单化对待、世俗化理解、世俗化对待的现实并没有改变;劳动教育的真理性、教育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在社会舆论和宣传上还没有形成共振、共鸣和广泛共识。


2. 学校实践缺乏。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劳动教育还未能切实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来,缺乏应有的实践地位。为了“应试教育”的各种利益,有些地方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和表现是:上边拨一拨,下面就转一转,你不拨我不转;“走着瞧,试着看,打太极,应付办”,“两张课程表”,各有小算盘。有的地方尚未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一些学校是围绕上级考核要求和迎合社会公众心理需求开设课程,高考考什么就开什么课,劳动技术课则根本排不上队,连“户口”也没有。


3. 家庭配合不足。独生子女多是娇生惯养,为了应对升学考试,一些家庭淡化和放弃劳动教育,家长没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培养者。一些“宅男”“宅女”的存在,一些“啃老族”和“佛系青年”的存在,一些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追星族”的存在,让我们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对“劳动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些家长缺乏认识,家庭劳动教育缺失。一些学校劳动教育的长期缺位也助长了学生中一些不良习惯和现象的滋生。


4. 学生劳动意识不强。一些学生从小就没有系统地接受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严重缺乏劳动意识。有的住宿学生把脏衣服寄回家去洗,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浪费饭菜的现象时有发生。盲目追求享受,梦想一日成名,一夜暴富。在对职业认知、创业意识、就业观念、生涯规划等方面,缺乏真正的体验和体悟。



劳动教育课程政策刚性作用不强


1. 在政策设计层面,劳动教育课程地位不明确,因此影响了它的长远建设。学校劳动教育只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保持了它的完整形态,保障了可持续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被降低,只是活动课程的一个部分。在许多地方课程的实施中,劳动教育是理论上抽象存在,实际上虚化;理念上强调,实操上弱化;名义上强化,课时上减化;口头上重视,课程上淡化。


2. 在课程开发层面,劳动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在教材建设上缺乏课程标准的指引,各自为政,内容不衔接,甚至脱节、缺项;有的是短腿,有的是断腿,没有形成完整学段链条。像高中的通用技术的设计和实施,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无论是在知识逻辑、技术逻辑还是价值认知逻辑上都缺乏对应衔接。



3. 在课堂教学层面,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劳动资源的使用缺乏很好的融合机制。教师队伍短缺,教学资源、教学经验缺乏积累,教学质量难以长期保障。课程设置不连贯、不联动,实施方式不衔接、不兼容,缺乏整合效应。课程配套资源缺乏,设备不足、设备老化,经费无保证,基地建设得不到政策保障。这类现象普遍存在。



下决心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1. 随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和追加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的权威性、政治性和法治力度,提升政策文件的层级。


2. 坚定地恢复和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有针对性地确定劳动教育的课程、课时,保障劳动教育的可持续、与时俱进地长期开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小学开设劳动课,在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在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并施以生涯规划课相结合,注意与职业教育的对接。


3. 恢复和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从上到下的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领导和指导加强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职业指导)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配置、基地建设等,加强评估监测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落细、落小、落实、落地。


4. 支持鼓励体制内外的科研力量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5. 要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加强国家财政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场地建设、常规运行经费等方面,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6. 加强党对劳动教育这项薄弱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责任把劳动教育的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



05

校长会联合学校开发劳动特色课程


校长会智库,中国K12基础教育智库领导品牌,积极推动中国K12基础教育的高品质学校生态系统建设和发展。校长会为各大K12学校提供课程体系顶层设计项目,通过专家调研为学校探索出一套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方案,使其成为贯通办学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的重要指导依据。



校长会参与建设了山东省临沂市半程中学 “新劳动”特色课程项目。临沂半程中学位于“全国文明镇”、省级中心镇半程镇驻地,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创建于1987年12月,占地111亩,现有教师149人,44个班级,2426名学生。


就学校建设劳动特色课程的需求而言,一方面整体而言学校虽然属于农村学校,但部分学生缺乏对劳动的参与意愿与实际体验。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会在初三阶段进行分流接受职业教育。


就学校资源而言,第一,学校具有能够对接的职业院校,提供相应的职业技术的师资与设备。第二,学校具有面积较大的田地,学生能够在田地上进行蔬菜种植、动物养殖等劳动。第三,学校正在建设面积较大、设施完备的创客中心。



基于半程中学的上述需求与条件,我们为其设计了“新劳动”特色课程项目的体系与规划。


在校长会的辅助下,半程中学形成了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主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学校依托少年宫,与多家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了烹饪、面点、舞蹈、美术、机电一体化、中医药、创客教育等30多个专业兴趣社团,陆续开设了40余门选修课,2000余名学生选课,其中烹饪、面点、无人机、3D打印成为最火爆的课程。


校长会建设特色课程路径


校长会在长期实践中,将特色课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总结为以 下五个步骤。


第一,基于课程体系对学校希望建设的特色课程项目进行SWOT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澄清需求与条件之间的“挑战”,即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对特色课程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规划,即进一步澄清特色项目需要满足的需求。上述需求通常是多层面的,如学校层面、社区层面、家长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等。


第三,设计能够直接对应上述目标的模块。换言之,有何种目标即需要匹配特定的模块予以实现。但同时需要考虑具体资源与现实条件。


第四,明确规划的整体原则。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也提到原则的重要性,原则是整体的倾向性,是独立的模块和有序的规划之间的价值引领。因此在对特色课程项目进行规划时,也需要明确规划的具体原则。 


第五,根据实际情况,在时间维度上将独立的模块予以展开。



为了顺应改革趋势,把握时代脉搏,校长会团队基于对“教育大变革时代”的长期深考,对标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学校教育研究”行动,与众多名师、名校长、名家共同发起了致力于中国学校整体改进提升的一项长期计划——“专业学校改进计划”


专业学校改进计划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实践的学校品质升级工程,我们需要更多一线名家名师,和我们一道形成“学校变革的力量”。同时也向正在改进,正在思考改进的学校发出邀请,邀请更多志同道合人士共议、共铸教育变革大业。


基于此,校长会于3月16日正式启动“专业学校改进计划”第二季,愿携手国内千所致力于专业改进的有为学校一道,深度探讨未来学校变革的理念和路径、机遇与挑战等时代命题,共谋、共议、共命,与我们一起,共同洞见中国教育的趋势和未来!




加入专业学校改进计划第二季
即可免费领取专业学校改进计划手册
以及学校办学经典案例集一份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虫子
配图 | 闫炳文


推荐阅读

 学校真相:你要的学生成绩不在时间,时间只是懒人的经典!

 在县城做老师的90后,后悔了

● 审视与检讨:聚光灯下的名师工作室制度

● 解码北京十一学校:它的成功可以复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